人間通訊社

2025年11月22日 星期六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社會萬象 > 參訪交流> 作家張曉風專程欣賞「絲路光華」 讚歎大師帶給大家啟發

參訪交流

字級

作家張曉風專程欣賞「絲路光華」 讚歎大師帶給大家啟發

【人間社 李生鳳 高雄大樹報導】 2024-04-13
以散文著名的作家張曉風一行3人,4月12日參訪佛光山佛陀紀念館,此行為專程前來欣賞「絲路光華─敦煌石窟藝術特展」,並向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致意。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於本館展覽處貴賓室會面,致贈大師總監修的《獻給旅行者365日》。

張曉風表示,他已經10年以上沒到佛光山,此次從佛館館刊《喬達摩》得知「絲路光華」訊息,加上4月13日將在他屏東的舊居「永勝5號」書店演講,經由此次南下行程,特地前來欣賞。

如常法師說明「絲路光華」盛況,介紹國際書展暨蔬食博覽會,除關懷偏鄉學童閱讀,也透過推廣蔬食致力環境教育。提到大師熱愛文學,大師所寫的東西就是要讓大家看得懂。張曉風表示,大師所寫的文章和別人不同,以及他在揚州講壇開講的經歷,感受到大師替揚州帶來了許多東西。

如常法師替張曉風導覽「絲路光華」,陪同有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廣法師。隨後參觀「佛教海線絲綢之路」特展、佛教地宮還原館,觀音殿欣賞琉璃藝術家楊惠姍創作的千手千眼觀音。沿路被幾位忠實讀者認出,大家開心不已,分享讀過的張曉風著作,甚至一路跟著參觀,直呼沒想到逛佛館竟然可以見到偶像,真是太幸運。

張曉風表示,他對敦煌很有興趣,也曾親至敦煌。在佛館的「絲路光華」則可以一次欣賞,並有導覽解說,可以更有概念。想到可以和那遙遠的時空有所連結,非常高興。

張曉風讚歎大師除了是宗教領袖,也具備藝術涵養。沿路見到的石頭造景,可以得知來自不同地方,從運送到照顧,過程是很多人的用心。很多人以為佛教寺院就是琉璃瓦,但佛館是用創新且又樸素的石材所建,造型簡單明瞭,適合展出敦煌石窟等各個展覽,因為這個建築是中性且樸素的。但在這樸素中,卻處處有用心,具備時代的精神。大師付出心血,非常了不起。

張曉風說,每個時代都有高僧,每位大師走的路線都有不同。大師的人間佛教,提供社會很多啟發,很多人因此受益,而這是需要氣魄的。他看到今天報紙頭版,刊登三月底辭世的作家齊邦媛對大家的感謝。過世不是發訃聞,而是感謝大家,如此的豁達讓他想到大師,都是這般的了不起。

隨同有「永勝5號」書店負責人翁禎霞、佛館新聞室主任妙功法師等。
12345678910第1 / 133頁
追蹤我們